策略與資金管理流程—連載(一)
可能過去某些內容都發布的比較零散,所以有些讀者腦袋裡對於策略跟資金管理串不太起來,我盡量在接下來幾篇裡進行一個策略怎麼跟資金進行串連的處理流程,讓大家能夠有一個比較連續的畫面跟概念,順便破除跟重構某些人對策略管理與資金管理的片面印象(像是一聊到策略管理,很多人腦袋裡閃過的就只是評價一下然後排序,策略上下架這種片面的廉價印象)
建模(策略)與標準化
建模講得好聽,其實也就是你現有已經寫好的策略,但是要用在資金管理我們需要先將它做一個標準化的動作好方便我們進行後續的資金管理(包括管理策略本身的部位部署以及跨策略跟跨商品間的關係)
標準化簡單講就是你的總資金%數要如何對應你的(最大/滿艙)口數的一個最基本的映射關係,既然是映射那當然我們就把他函數化就可以了
這個標準化函數也不是新東西,相信做程式交易的你其實一開始就已經有了,因為這就是你策略寫好之後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我該用多少錢跑這個策略),只是通常你不會把它寫下來,但我會建議你既然你都決定要做程式交易、要建構量化思維,建議你從這個量化思維的第一步就要把他給確立下來,不是只在腦袋裡確立,而是要真的寫下來,寫在你的策略裡或是你的資金管理工具環節裡。
我該用多少錢跑這個策略?通常如果沒有問人的話,我們大概都會先去看歷史的最大回撤,也就是MaxDrawdown(MDD)做為參考,先假定我們所撰寫的基礎策略都是跑一口單,如果MDD是30萬,大膽一點的大概就會用一口保證金加一個MDD開始進行操作,膽子小一點的可能就會用兩倍甚至三倍MDD,也就是60萬或90萬開始進行操作,這其實通常就是我們做程式交易的過程中腦袋裡第一個出現的標準化函數雛形(資金管理的最初)。然後隨著我們可能對程式交易或系統交易的研究多了,我們還會學到更多的資金標準化函數,最有名的當然是海龜,海龜或許是公開文獻上(我書讀得少,其實也不很確定)第一個導入風險值(動態)作為資金標準化函數的系統(只是講公開文獻,或許不公開的系統可能不是第一個,畢竟交易的東西很多本來就都很私密不會隨便公開)。
現在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標準化函數寫下來,但為了方便日後做多帳號比例式的管理,我們會先取一個較大的數值作計算,例如我們系統裡預設的2000萬跟5% (這個數值基本上是可以隨便設,在實際下單會透過實際帳戶金額跟槓桿比例重新換算成我們實際應有的下單部位,設定一個較大的數值原因主要是希望後續部位換算在四捨五入後仍接近理論值)

(預設值不用動)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你的策略裡或你自己的資金管理工具裡去寫下這個資金標準化函數模組。為什麼會建議你寫下來,因為我們在做的是"量化",盡可能寫下一切是可以模組化或函數化的部分,對於不論是在投資組合框架的思考上還是後續的全自動化都會有幫助,而不要只是放在腦袋裡,想說這支策略MDD是30萬,所以我用60萬來跑這個策略,那隻策略MDD是50萬所以我用100萬來跑,當你日後東西越來越多,那一定會亂掉,所以有個地方(策略裡或工具裡)能夠寫下來或實做下來對於"未來的邏輯擴充跟思考"很重要。
所以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寫下我們第一個(最大/滿艙)部位跟資金串聯的函數
像是 口數=(2000萬)/(2*MDD)
或是 口數=(2000萬*5%)/(ATR*BigPointValue) (by海龜)
所以我們的策略可能本來是單口進單口出

將上面的 口數=(2000萬*5%)/(ATR*BigPointValue) (by海龜) 寫成口數計算模組後加入策略裡

就可以得到一個與資金串聯第一步所需要的策略(方便後續做管理)

註:To現有使用評價大師或量化思維戰略交易平台的舊同學與新同學: 上面這些步驟為了方便剛入門資金管理的同學迅速套用現有的策略,在X1版本之後的Connect模組已經預設直接提供auto的選項讓你不用真的去動手寫上面的程式碼,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可以直接掛你原始的單口策略就直接進入資金管理的處理(我知道速食主義跟懶是一種天性,花錢買了平台想第一時間什麼都不想動就掛上去直接用XD,所以二代平台比第一代Xeus多了很多隱藏跟auto XD),但有空的時候這篇文章的內容或討論區裡關於RiskParity模組的細節跟脈絡還是建議要閱讀一下。這一篇以及預計接下來的幾篇也是想乾脆把整個脈絡幫大家更清晰地串一下策略/風險(機率)管理/資金管理的關係。
快變專欄作家了XD
未完,待續~